小塔煮不停

2015-09-29

薑絲蛤蠣菜飯 之 蛤蠣高湯




一直很想試做白酒蛤蠣義大利麵,無奈沒有白酒而且從來沒料理過蛤蠣,很怕踩到地雷。

昨天看著超市架上真空包裝的蛤蠣$39,製造日期9/26,似乎很新鮮,於是大膽的抱了回家。但是結帳時還是忐忑的問了結帳阿姨,包裝上寫的吐舌是什麼意思?阿姨也不知道,但很熱心的教我如何讓蛤蠣吐沙,她還說不知哪兒學到的,可以放把菜刀會讓蛤蠣沙吐得更乾淨。

心想,哇哈哈哈難道這是要假扮黑社會老大,讓蛤蠣嚇到吐沙嗎😂😂😂?當然回家後我是沒用這一招。

蛤蠣吐沙:
1-將蛤蠣以清水洗淨

2-取一鍋裝水,水量能覆蓋蛤蠣即可,撒上適量鹽巴,我是試到感覺有海水的鹹度,然後把洗淨的蛤蠣放進鍋裡。因為很怕買到不新鮮的蛤蠣,所以ㄧ放進鹽水中,我就仔細觀察蛤蠣的狀況。慢慢地,有些小水泡出現,有些殼開始張開ㄧ點點,甚至有些「吐舌」了-就是蛤蠣探出身子到殼外,現在終於知道何謂吐舌了。

3-網路上分享,蛤蠣要在安靜昏暗環境下,才能盡情吐沙,於是我拿了鍋蓋蓋上,讓蛤蠣在大白天裡感受到黑夜的降臨。至於安靜的環境,我就沒折了。

4-然後,我就放下蛤蠣,開始其他備料作業。

5-約2-3小時後(其實這中間我數度偷看了蛤蠣幾眼),掀開鍋蓋,沒看到什麼沙,但是水變髒了,還有ㄧ些黑黑的東西,檢查了ㄧ下,發現有ㄧ半蛤蠣殼仍緊閉著,這時我很擔心,待會煮高湯時會不會幾顆壞蛤蠣壞了整鍋湯。於是,我將蛤蠣洗淨,再換盆乾淨的鹽水蓋上蓋子,再一輪讓蛤蠣安心的吐沙。

6-又過了約一小時,晚餐時間到了,我也餓了,顧不得蛤蠣究竟沙吐乾淨了沒,下鍋煮就對了。

蛤蠣高湯:

1-完成吐沙的蛤蠣以清水洗淨

2-取ㄧ鍋,將蛤蠣放入(約30顆),並加入4碗水,再放入3-4片薑片,及米酒2大匙。(事後發現大部份網友分享,都是等水煮開了才放蛤蠣,這點要回老家再問問小塔媽了。

3-加熱至水滾,蛤蠣開殼後夾起備用(事後上網才知道,每個蛤蠣開殼時間不一,若一直煮,蛤蠣就會煮得太老,而無法煮出飽滿多汁貌。)很可惜太晚知道所以沒有在開殼時就夾起,難怪我的蛤蠣看起來乾乾扁扁的,只好下次再試試了。


很幸運這鍋湯約30顆蛤蠣,煮完後,只有一顆沒開殼,然後,湯裡也沒看見沙,蛤蠣吃起來也很乾淨沒沙,真的是新手的好運再度降臨。✌🏻️

薑絲蛤蠣菜飯




煮好了蛤蠣高湯,接下來就可以進行菜飯的部份了。


https://www.facebook.com/nikithecheftobe/posts/1478972145739614

因為是第一次嘗試,不敢煮太多,就先以我的食量一人份備料:

1-白米3/4杯(約可煮1.5碗飯)洗淨泡水備用
2-蒜瓣、薑絲適量
3-1大匙橄欖油(因為我目前只有橄欖油)
4-清江菜適量洗淨,依菜梗及菜葉分別切絲(約1-1.5cm)備用
5-枸杞、蔥花適量
6-蛤蠣高湯

步驟:
1-取一鍋開中小火,倒入0.75大匙油,爆香蒜瓣及薑絲
2-加入菜梗炒香
3-加入白米拌炒至米粒皆裹上油後,將米粒鋪平於鍋中
4-加入適量高湯至略蓋過米粒後,轉中大火將米煮滾,同時以筷子在鍋中劃圈圈,避免底部沾鍋
5-待大滾後,轉小火蓋上鍋蓋燜煮(8-10mins)
6-10mins後掀開鍋蓋試試米粒是否熟透,若尚未熟透則再續燜煮1-2mins,若已熟透,則再拌入菜葉後蓋上鍋蓋
7-關火旭燜10-15分鐘,利用鑄鐵鍋的蓄熱力將菜葉燜熟

8-10-15mins後,掀蓋將蛤蠣平均分配至菜飯上,再淋上剩餘0.25大匙油(如果有麻油應該會更香,但我只有橄欖油,最後我覺得米飯已夠香Q,所以也沒再淋油)並撒上適量枸杞及蔥花即可

2015-06-24

乾烤吐司佐菇菇常備菜




午餐沒吃,離晚餐又還有點時間,肚子餓了怎麼辦?

這時候我的菇菇常備菜就派上用場了,來個簡單的下午茶吧。

食材:

ㄧ片吐司切成四等份
適量菇菇常備菜

步驟:
1-將切成四等份的吐司平舖於烤盤上
2-將菇菇常備菜置入小烤盅
3-將1&2食材送進烤箱,烤5mins(請依個自的烤箱火力決定時間)

5分鐘後

4-此時吐司已烤成焦糖色,翻面,繼續烤,但這次約烤2-3mins即可,小心千萬別烤焦了
5-將烤盤取出,小心燙手
6-進行擺盤後,即可美味入口。

來欣賞一下我的乾烤吐司佐菇菇的美照吧。







2015-06-23

ㄧ整個實驗概念的菇菇常備菜

昨晚做了常備菜菇菇,中午拿來搭配雞肉與蘆筍。昨晚的菇菇鹽巴下手太豪邁,口味鹹了點,所以蘆筍跟雞肉就都不調味了,自己做隨便吃樣樣都美味。


想改善ㄧ下我的下廚效率,最近看了些常備菜的介紹,還不確定常備菜與隔夜菜的差別,所以還不敢大量試做。

昨晚做了小小實驗,把冰箱裡剩下的一個杏鮑菇、幾朵生香菇外加新買的ㄧ包鴻禧菇切成差不多大小,讓受熱能均勻,口感也不至差異過大,撒上鹽巴靜置數分鐘,待菇菇出水再以中小火略拌炒後,蓋上鍋蓋(用的鍋具是LC小甜心粉),此時完全不額外加水也不加油,不ㄧ會兒菇菇冒出了更多水,而且還滾到冒泡,趕緊關火靜置待涼。

這煮熟的菇菇雖然烹調過程中並未加食用油,但是表面卻油亮油亮的閃閃發光非常漂亮。

放涼後,我又自做主張的把菇菇連湯汁倒入玻璃罐中(Ps-真的不知道該不該把湯汁也倒入,只覺得湯汁應該是精華,倒掉似乎很可惜,所以就留下了。),撥了2、3顆大蒜、撒上羅勒倒進橄欖油直到淹沒菇菇,然後放進冰箱。

過年前做的橄欖油漬蕃茄,我也是撒上羅勒,記得那時打開瓶罐後香氣四溢,所以這次也撒上羅勒。


但是,今天開罐後卻沒什麼香氣。可能是:

1-時間太短
上次至少醃漬了3-5天後才開罐

2-水份太多
上次是乾烤後的小番茄,完全沒有水份,只有橄欖油。這次把菇菇的湯汁全倒進去了,下次也許該用平底鍋收乾湯汁。

這罐菇菇常備菜,過程中太多的不確定,實在是ㄧ整個實驗概念啊。誰叫我是學心理學出身的呀,實在就是愛實驗呀,希望不會吃壞肚子才好XDDD 。


2015-06-19

鮮檸雞里肌佐酒蒸鮮菇


前晚翻到書架上的LC食譜,找了條藍絲帶綁上蝴蝶結後,讓我超想ㄧㄧ完成每一道料理的。



看看冰箱裏現有的食材-杏鮑菇及生香菇,那麼,就以酒蒸鮮菇起跑吧。


外加前天LC免費料理課學來的香煎雞胸肉,我就以香煎雞里肌肉來代替吧。

雖然我沒有完全照食譜,但是美味不減分喔,尤其是淋上檸檬汁的雞肉,無敵美味的啦。


看了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這第一次嚐試給自己80分,算高分喔,但是我沒有放水,是真的很好吃,而且下次要再多買些不同的菇菇來搭配。

2012-06-01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3─樂句

5/7 Mon. 樂句

現場有人聽得懂波蘭文嗎?經再三確認,現場並沒有人懂波蘭文,楊老師才放心的開始了今晚課程。一開始讓我們先來聽聽這首蕭邦作曲以波蘭文演唱的「春天」,老師說。為什麼要擔心有沒有人聽懂波蘭文呢?原來,這課程是經心設計的,老師要透過歌曲的方式讓我們嘗試著聽出「樂句」,如果用大家熟悉的語言,因為歌詞的帶領,大家就無法學習自主的聽出樂句。

了解原委後,讓我們嘗試著在聆聽的過程中練習聽出「樂句」?並思考自己又是依憑著什麼線索聽出來的呢?

Chopin: Songs (Piesni), Spring (Wiosna) [Op. 74 No 2]


一般我們可透過3原則聽出樂句:

1. 歌手換氣時
2. 句尾較長的聲音(讓演唱者可以換氣)
3. 漸弱慢慢消失的聲音,找出句尾就相對可找出句頭,也就是從小聲開始在中間變大聲

若剛剛你沒聽出樂句,現在可以回頭用上面提到的3原則再聽一遍。當我們學會聽出樂句時,就可聽出句子與句子間的關係,而不再只是聽到個別音符與音符間的關係了。


學會了以演唱形式的曲目來辨別樂句,接下來讓我們把難度略略提升一些,以這首鋼琴獨奏曲再來練習辨別樂句。

'Wiosna' - Spring (aus op. 74 No 2) - Chopin


現在樂句應該難不倒你了吧,那麼就讓我們來驗收一下成果囉,讓我們來試試這曲「少女的願望」由李斯特改編自蕭邦並由 Marta Eggerth 演唱。 (Marta Eggerth sings "The Maiden's Wish" by Chopin in Concert at Age 80 )

同樣的我們也找到鋼琴獨奏版給想要嘗試更高挑戰的你。別忘了運用剛剛學到的辨別樂句3原則喲。

Sergei Rachmaninoff plays Chopin-Liszt, "The Maiden's Wish"


樂句可以簡單可以複雜,其邏輯源自音樂五元素中的方向感,沒有方向感我們就聽不出樂句,而辨別演奏者好壞的差別就在其能否彈奏出方向感。方向感???對小塔而言還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不過,別擔心,練習久了有一天腦袋就會突然開竅了。


韋瓦第的四季,相信大家過去可能都有聽過,我們來聽聽「春」 第一樂章。也別忘了練習聽出樂句喔。
Vivaldi's Four Seasons - Spring (Part 1)

這曲目以小提琴為主奏,相同句子重複三次,大略可拆解如下:

第1-1句(大聲)、第1-2句(略小聲)、第1-3句在後段有了變化。
第2-1句、第2-2句、第2-3句。


你應該可以很容易的聽出約略如上述的樂句拆解,而韋瓦第音樂好聽的原因,大家應該也不會反對,實在是因為它「極度簡單」。

學習聽出樂句為什麼如此重要?
當能聽到樂句並分辨出樂句間的關係,我們才能有機會聆聽到作曲家的心靈,楊老師再次的提醒。


巴哈作品中也有相對簡單樂句的作品,但他簡單的方式卻又與韋瓦第的方式不同。讓我們接著來聽聽 Glen Gould 彈奏的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同時也讓我們來比較比較巴哈與韋瓦第間的差別。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Glenn Gould)

透過樂譜,可以輔助我們拆解樂句。簡單說明如下:

第一段:
以4個小節為一句(2小節+2小節) 的形式,形成二句
再以8小節為一句( 2+6 or 可拆解為 2+2+4)

第二段:
以2個8小節大句子組成

讓我們再試著搭配樂譜來練習聽出樂句。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Aria" (Gould)

同一首曲子樂句拆解並沒有一定的方式,就好比若有一段10個字歌詞,有些人唱法的組合就會有所不同,例如:334 or 2422 ...等。

今天這堂課讓我想起有一年在公司辦一系列的演講,我擔任主持人的糗事,那系列演講名稱落落長有十來個字吧,為了一氣呵成我感覺講完那句話後我都快斷氣了,如果早點上這課,我就知道可以適當拆解成小單元也不會一開場就上氣不接下氣了。

每位演奏家對於樂句的拆解都有個自獨到的見解,大家可以試著找些相同曲目但不同演奏者的版本來聽聽,找出與自己心靈最契合的版本。
最後為大家找來schiff 的版本,讓大家比較比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次聽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就是 Glenn Gould 版本,我怎麼聽都比較喜歡Glenn Could 版本,但其它曲目我就不一定喜歡他的版本了。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Var. 1,2,&3 Schiff



註:google 找到這篇─ 問 Wiwi:怎樣叫一個「樂句」?(以及如何分析曲子的「樂句」?)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參考。

2012-04-03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聲音的色彩變化

3/5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聲音的色彩變化

楊老師小時候上音樂課時,像固定儀式一般,每次上課前總會被老師問起:聲音的五元素是什麼?答案是:音高、音量、速度、音色及方向。

Mozart K545
事實上從樂譜中(如上圖),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出音高(每個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音量(P 弱 or f強音記號) 、速度(ex. Allegro)及方向(ex.Crescendo 漸強記號,除了音量還標記出方向),唯獨音色是較難以理解的,原因是「音」是聽覺概念而「色」是視覺概念。

聽過聯覺者這個名稱嗎?這類人通常不同感官會交雜在一起。若是視覺+聽覺的聯覺者通常在聽到音樂時通常在大腦中會同時看到色彩。如果你有興趣多了解何謂聯覺可參考這篇文章

Olivier Messiaen(梅湘:1908-1992)是法國作曲家、風琴手與鳥類學者,他說:當我聽見和聲時,會不由自主產生共鳴,聯想到色彩,特別是透過我的音樂調式所發出的和聲,我將這些色彩加入作品中。

我們來聽聽梅湘的作品,聆聽的過程中,也留意一下自己是否能聽出什麼色彩?

曲目一:Olivier Messiaen - Theme and variations for violin & piano

Olivier Messiaen - Theme and variations for violin & piano

有聽出什麼色彩嗎?聽不出來也沒關係啦,有聯覺的特異功能也不是人人有的。

前面的介紹中也有提到梅湘是位鳥類學者,接著我們來聽聽他透過18把弦樂器模仿出鳥鳴聲的這曲。

曲目二:MESSIAEN Chronochromie (時間色彩第六樂章)

MESSIAEN Chronochromie.wmv

I Introduction (0:00)
II Strophe I (5:05)
III Antistrophe I (7:44)
IV Strophe II (12:41)
V Antistrophe II (15:18)
VI Epode (24:00)
VII Coda (30:11)

可能小塔還太初級班了,實在不懂得欣賞梅湘的作品。

曲目三: Oboe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 No. 6
Tomaso Albinoni (1671 - 1751) - Oboe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 No. 6 (Anthony Robson - Oboe)

透過此曲目讓我們來聽聽雙簧管的音色,是不是感覺聲音聽起來扁扁的呢?

曲目四:Martin Fröst,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part 1

Martin Fröst,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part 1

那麼曲目四的單簧管音色聽來又如何呢?是不是感覺較為圓潤呢?

當我們嘗試著使用軟硬圓扁等形容詞來描述時,你大概就可以理解何謂音色了。 

曲目五:Mozart Horn Concerto No 3, 2nd mvnt. Steve Park-Horn

Mozart Horn Concerto No 3, 2nd mvnt. Steve Park-Horn

此曲目則讓我們了解在相同旋律下不同樂器有不同音高,也展現不同的音色。

曲目六:李香蘭 小時候

李香蘭 小時候

大家仔細聆聽這二段:

提起小時候  啊...樣樣到心尖  啊...就在這桃花樹下  就在這小河邊 ~ ~
自從沒見面  啊...一別到今天  啊...又到這桃花樹下  又到這小河邊 ~ ~
這二段分別描述小時候及長大後的心境,從演唱中我們應該不難聽出一樣的音樂(音高/旋律),老師有特別說明演唱者在這二段中的音色是略為不同以反應出小時候vs. 長大後的心情及情緒,不知你是否有聽出不同音色呢?

曲目七:The Bruch violin concerto (II. Adagio)
Joshua Bell plays the Bruch violin concerto (II. Adagio)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 II. Adagio (Zukerman / Mehta)

Max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 Adagio

曲目七透別找了不同版本讓大家聆聽,也希望讓大家能從單純器樂曲中去聽出音色的變化。

今晚課程老師透過各種方式讓我們理解音色,也讓我們理解不同樂器有不同音色,即使相同樂器但不同把樂器也會有不同音色,甚至不同樂器組合也會組合出不同音色。若聽不到音色,那麼我們對音樂的理解就會少了一塊。因為音色是聲音五元素之一。

2012-03-29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快慢組合

3/26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快慢組合



音樂源自聲音的自然規律,經過摸索產出人為規律/規範,發展出二條不同路線,一為如何遵循規範,另一為如何破壞規範,進而創造出好聽的音樂。而莫扎特正是「遵循規範」派的工匠式創作代表,而貝多芬則是「破壞規範」派的藝術家式創作者。所謂工匠式創作係指:做的與師傅一樣好,而藝術家式創作則指:師傅做過的徒弟就不能再做同樣的。而貝多芬的天份即在「破壞規則」。

開場才結束,楊老師隨即丟出:音樂的五元素,是什麼?音高、音量、音色、方向、速度。很爭氣的,被老師這二三次的隨機抽考下,當然是考不倒我們。

為什麼又提到音樂的五元素呢?是的,因為今晚我們的主題是音樂的快慢組合,也就是速度與音樂之間的關係。既然剛剛我們提到貝多芬的天份即在「破壞規則」,今晚就讓我們透過貝多芬 No.17 D Minor 暴風雨奏鳴曲來感受速度的變化。為什麼這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暴風雨呢?相傳是因為有人問貝多芬該如何彈奏此曲,而貝多芬的回覆則是請先去看沙士比亞的暴風雨,因而得名。

曲目一:Beethoven's Tempest Sonata movement 1

聆聽時請特別留意速度的變化。

DANIEL BARENBOIM-SONATA TEMPEST- BEETHOVEN- 1ST mvt 


上一堂課我們介紹過音樂的結構,也學到了第一樂章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下面這個影片幫助我們聽出這樂章的三個部份。(ps. 前8分鐘是第一樂章)




接下來我們來看著樂譜再聽一遍。

L.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7 Op. 31 No 2 in D minor "The Tempest" 1st Mov.

一開始由仿吉他撥弦聲帶出樂曲,接著,有注意到嗎?光是在呈示部第一主題,前6小節就出現了3個速度標記:Largo緩板→Allegro快板→Adagio柔板。當進入主題二,音高逐漸下降,感覺速度也跟著慢下來,而在70小節的地方出現了最高音距音,接著低音共振,感覺速度似乎又加快了。


來到了發展部:又出現了熟悉的仿吉他撥弦聲,你以為會出現主題一的弦律,但同樣的結構重複了3次,真是吊足了聽眾味口。發展部基本上是由主題一後半部加上主題二後半部組合而成,然後在140小節出現新元素,帶出再現部。

老師特別選了這個曲目,一方面讓我們複習音樂的結構,也讓我們認識速度對快、慢的意識在貝多芬後有了很大的不同。


曲目二:Beethoven - Moonlight (FULL) - Piano Sonata No. 14

接下來月光奏鳴曲,雖然分成三個樂章,但我們要一口氣把它聽完,因為這才是貝多芬要我們聽到此曲目的方式。

Beethoven - Moonlight (FULL) - Piano Sonata No. 14

此曲目第一樂章慢板、第二樂章稍快板、第三樂章非常快非常不安的極板,相信你也同意最精彩的地方就出現在第三樂章。而此曲目最悲慘的則是被命名為「月光」,相信這絕對不會是貝多芬所期待的,楊老師解說著,但也難怪會被以月光命名,若你只聽過了第一樂章,相信你也會同意,因為聆聽到這音樂的感受就好像看到月光投射到湖面一般。

當我們聆聽著這曲目時,讓我們想像一下貝多芬那個時代,這些聆聽音樂的人,熟悉了奏鳴曲式快、慢、快的節奏,而貝多芬卻以慢板做為第一樂章,從頭到尾以同一的速度演奏。以速度而言這是一個沒有速度變化的一個樂章。這也驗證了老師一開頭說的貝多芬是個「破壞規範」派的藝術家式創作者。

再提醒大家,當我們不能認知快慢,我們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聽什麼,也不會知道作曲家及演奏者究竟要傳達什麼給我們。

最後,老師請大家去找貝多芬七號交響曲,聆聽全曲四個樂章,若沒有時間則至少聽聽第四樂章去感受速度的變化。當然貼心的小塔也幫大家找來了這個曲目:貝多芬七號交響曲

2012-03-26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樂的結構




3/19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樂的結構

音樂是時間的流淌,若聆聽者無法理解音樂的段落便會與演奏者或作曲家產生距離感。透過今晚的課程學習認識音樂的結構,我們將有機會更接近音樂進而擁抱這些美妙的音符。

Mozart 鋼琴奏鳴曲被認為最容易學習,從音樂結構上的確也是較容易的,因此今晚楊老師要透過解析 Mozart Piano Sonata in C, K. 545 讓我們認識音樂的結構。

此曲目遵循「快、慢、快」三個樂章的基本編排傳統,這樣的基本節奏結構源自人們對音樂的自然感受。第一樂章快節奏易操控聆聽者的情緒,來到第二樂章慢節奏則可帶出深沈、寧靜的感受,但也不宜太過冗長。為免較慢的節奏容易讓人昏昏欲睡,因此第三樂章再回到相對快的節奏。

首先,讓我們先完整的來聆聽一遍這曲 Mozart Piano Sonata C Major, K. 545 。小塔在Youtube 上選了二個完整演奏版本,你可以選擇
1. 看演奏家靈巧的手指彈奏版
或是選擇
2. 樂譜版邊看樂譜邊享受聆聽音樂。

Mozart Sonata in C KV 545 - (complete) Paul Barton, piano


Mozart KV 545,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Sheet Music Score


完整聆聽完此曲後,接下來讓我們一個樂章一個樂章來學習音樂的結構。

第一樂章: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

呈示部(Exposition):是表達呈現音樂的主要想法,通常有第一主題與對比性的第二主題結合而成。
發展部(Development):是將此音樂想法,進一步發展,豐富音樂的內容。
再現部(Recapitulation):由於「發展部」的音樂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於是需要能再次表現「呈示部」的音樂主題,提醒原先主題的模樣,再結束音樂。

此曲目之「呈示部」是由二個主題所組成(主題 I(C大調)- 主題 II(G大調) - 主題 I - 主題 II) ,主題I屬陽性,音樂性上較為陽剛/光亮,而主題II屬陰性,在音樂性上較不安或輕柔。而此曲的主題II即先呈現不安再轉為輕柔。 
此曲目之發展部(Development)只發展主題 II (g小調 - G大調的關係調),在原主題素材上一方面讓你回憶及聯想出主題但又要與呈示部不一樣。

最後,在再現部(Recapitulation)為了避免聆聽者把主題忘了,因此在再現部再出現主題 I - 主題 II。

讓我們再來聽一遍第一樂章。

Sonate K. 545 de Mozart, iAnalyse


你有留意到「呈示部」與「再現部」間有什麼不同嗎?在此樂章中有二個不同之處:

1. 音高不同(調性上有了變化):主題I - 由C大調轉到F大調,而主題II - 則由G大調轉到C大調,但此C大調與主題I原本的C大調高了八度音。(*如果我有記錯請糾正喔,3Q ^^)
2. 多插入了一個句


接下來第二樂章是行板樂章,它的速度就好似悠閒走路的速度,它不像第一樂章那麼嚴格,而有較多的反覆。

Gulda Mozart Sonata Kv545 2nd mov (Singular Version)


而第三樂章輪旋曲則有跑圈圈的感覺,其結構為A-B-A-C-A-D-A-E-A-F-A-G,會一直重複的聽到A旋律。

Mozart piano sonata 15 K545 3rd mov

2012-03-20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不同器樂聲音

3/12 Mon.

搭著車前往93巷人文空間路上,想起上一堂課老師提到小時候上音樂課的情景,音樂老師像是儀式般總會在每堂課開始前問:聲音的五元素是什麼?

沒想到今晚課程一開始,楊老師也來了這麼個問題。聲音的五元素是什麼?當我還在腦袋裡拼拼湊湊著五元素時…音色、音量、音高、速度、方向,此起彼落地,還輪不到我開口貢獻,同學們就把五元素扎扎實實地一一唱出名來,真是令我佩服呀。

難不成這堂課老師也要不時來個隨堂小考嗎?壓力也太大了吧。哈  ~沒那麼嚴肅啦,只不過是因為今晚課程談的是「不同器樂聲音」,而五元素中,正有三元素與今晚課程有關,那就是…

音色─不同的樂器會有不同的音色
音高─每一種樂器會有一定的音高
音量─同樣的,音量也與樂器有關


樂器之王─鋼琴

那麼我們就從「樂器之王─鋼琴」介紹起吧。

鋼琴 - 義大利文 Pianoforte, " p "也是音量記號「弱」音,而" f " 則是音量記號「強」音,因此,直譯的話就叫「強弱音琴」。嗯~這樣直譯實在少了點「味道」,雖然鋼琴有個「鋼」字好像也硬了點,但可能是被它的音色制約了吧,總覺得「鋼琴」這樣的名稱就是比「強弱音琴」來得浪漫些。

鋼琴有黑白鍵共88個,每12鍵是一個八度音階,是涵蓋音高最廣的樂器,也是音量幅度最大的樂器。鋼琴的主要構造有那些,就請各位自己看看這篇文章介紹─钢琴的主要构造由哪些?,我就不再贅訴了。

趕快來聽聽好聽的音樂吧。

曲目一:HOROWITZ -WALDSTEIN sonata Beethoven op.53 (1)



鍵盤樂器家族 ─ Piano 、大鍵琴、管風琴

鍵盤樂器一個鍵管一個音,因此一個人一次可同時彈奏出十個音,應該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有十個十指頭吧。Piano 是以敲弦方式產出聲音,大鍵琴是以撥弦方式,而管風琴則是空氣進入管子所製造出來的聲音。這三種器樂雖同屬鍵盤樂器家族但發聲原理卻是各不相同。Goldberg Variation是巴哈為大鍵琴而寫的,音量會比古鋼琴還豐富。透過Goldberg Variations 我們來聽聽不同器樂會帶來什麼樣不同的感受。

曲目二: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Glenn Gould) - 現代鋼琴版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bach - 大鍵琴版

Goldberg Variation - 管風琴版


提琴家族 - 大、中、小提琴及低音提琴

18世紀末19世紀初,因鋼琴的出現,改變了其它樂器。來聽聽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藉由這首曲子,我們也來聽聽大提琴的音高及音色。


曲目三: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

Kempff & Fournier -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 (I) - Andante - Allegro vivace


大提琴是弦樂器屬提琴家族,其特色:1. 橢圓形音箱  2. 只有4條弦(弦少可包含的音高就少)  3. 指板長-可創造出相對比較多的音高。

前面我們介紹了樂器之王─鋼琴,接下來我們來認識樂器之后─小提琴。它是提琴家族中音高較高的。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這首曲子正巧能讓我們聽聽小提琴的相對低音。

曲目四: On Wings of Song, Mendelssohn

On Wings of Song, Mendelssohn - Maurice Sklar, Violin and Hugh Sung, Piano. Recorded at PianoDisc

曲目五:Liebesleid (Kreisler)
David Oistrakh - Liebesleid (Kreisler)

接下來聽一曲提琴家族與Piano四重奏,不記得老師是介紹那一曲目,就自己在Youtube 上找了這首,大家一 起聽聽。

曲目六:Mozart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K. 478 at Tel Aviv Museum, 1st mov.


Mozart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K. 478 at Tel Aviv Museum, 1st mov.


木管樂器
長笛、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法國號皆屬木管家族,不過法國號可屬木管或銅管。

曲目七:K. 452 Mozart Quintet for Piano and Winds in E-flat major, III Allegretto



銅管樂器小號、法國號、伸縮號、低音號皆屬銅管家族,這些器樂的音高小號最高、其次法國號、伸縮號、最低的是低音號。同樣的我們也找來一首曲子來認識這些器樂的聲音。

曲目八:Victor Ewald - Brass Quintet No. 1 - Mvt. 1



最後,給大家來個小抽考,與器樂有關的三個聲音元素是什麼?

是的,由於不同器樂音高、音色與音量的不同,因此在管弦樂團表演中為了讓聽眾有最完美的聆聽體驗,管弦樂團的位置是有特別安別的。特別google了一下,找到了這張位置配置圖給大家參考。


管弦樂團位置配置圖
認識了不同器樂聲音也看過了位置圖,讓我們來線上體驗一場音樂會吧。這能透過視覺及聽覺讓你更認識不同器樂及其聲音。

曲目九:Viennese New Year's Concert 2012


了解樂器如何發聲會影響我們怎麼聽音樂,當我們能聽出不同器樂的聲音,我們也就越能了解作曲家在傳達什麼。

最後老師出了個小作業,請大家聽聽拉威爾波麗露,仔細聆聽,看看能聽出多少不同器樂聲音,同時體會一下不同樂器、不同音量能有多令人著迷。

曲目十:傑利畢達克-慕尼黑愛樂音樂會-波麗露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