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樂的結構
音樂是時間的流淌,若聆聽者無法理解音樂的段落便會與演奏者或作曲家產生距離感。透過今晚的課程學習認識音樂的結構,我們將有機會更接近音樂進而擁抱這些美妙的音符。
Mozart 鋼琴奏鳴曲被認為最容易學習,從音樂結構上的確也是較容易的,因此今晚楊老師要透過解析 Mozart Piano Sonata in C, K. 545 讓我們認識音樂的結構。
此曲目遵循「快、慢、快」三個樂章的基本編排傳統,這樣的基本節奏結構源自人們對音樂的自然感受。第一樂章快節奏易操控聆聽者的情緒,來到第二樂章慢節奏則可帶出深沈、寧靜的感受,但也不宜太過冗長。為免較慢的節奏容易讓人昏昏欲睡,因此第三樂章再回到相對快的節奏。
首先,讓我們先完整的來聆聽一遍這曲 Mozart Piano Sonata C Major, K. 545 。小塔在Youtube 上選了二個完整演奏版本,你可以選擇
1. 看演奏家靈巧的手指彈奏版
或是選擇
2. 樂譜版邊看樂譜邊享受聆聽音樂。
Mozart Sonata in C KV 545 - (complete) Paul Barton, piano
Mozart KV 545,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Sheet Music Score
完整聆聽完此曲後,接下來讓我們一個樂章一個樂章來學習音樂的結構。
第一樂章: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
呈示部(Exposition):是表達呈現音樂的主要想法,通常有第一主題與對比性的第二主題結合而成。
發展部(Development):是將此音樂想法,進一步發展,豐富音樂的內容。
再現部(Recapitulation):由於「發展部」的音樂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於是需要能再次表現「呈示部」的音樂主題,提醒原先主題的模樣,再結束音樂。
此曲目之「呈示部」是由二個主題所組成(主題 I(C大調)- 主題 II(G大調) - 主題 I - 主題 II) ,主題I屬陽性,音樂性上較為陽剛/光亮,而主題II屬陰性,在音樂性上較不安或輕柔。而此曲的主題II即先呈現不安再轉為輕柔。
此曲目之發展部(Development)只發展主題 II (g小調 - G大調的關係調),在原主題素材上一方面讓你回憶及聯想出主題但又要與呈示部不一樣。
最後,在再現部(Recapitulation)為了避免聆聽者把主題忘了,因此在再現部再出現主題 I - 主題 II。
讓我們再來聽一遍第一樂章。
Sonate K. 545 de Mozart, iAnalyse
你有留意到「呈示部」與「再現部」間有什麼不同嗎?在此樂章中有二個不同之處:
1. 音高不同(調性上有了變化):主題I - 由C大調轉到F大調,而主題II - 則由G大調轉到C大調,但此C大調與主題I原本的C大調高了八度音。(*如果我有記錯請糾正喔,3Q ^^)
2. 多插入了一個句
接下來第二樂章是行板樂章,它的速度就好似悠閒走路的速度,它不像第一樂章那麼嚴格,而有較多的反覆。
Gulda Mozart Sonata Kv545 2nd mov (Singular Version)
而第三樂章輪旋曲則有跑圈圈的感覺,其結構為A-B-A-C-A-D-A-E-A-F-A-G,會一直重複的聽到A旋律。
Mozart piano sonata 15 K545 3rd mo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