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Mon.
聽不懂古典音樂嗎?
人們通常並非聽不懂古典音樂而是沒聽見,訓練我們的耳朵,耐心、反覆的聆聽再加上學習「規則」就能幫助我們聽懂古典音樂。
音樂也有「規則」嗎?
是的,而且「規則」對聽音樂有影響。
那這些「規則」是打那兒來的呢?
是經時間累積而來的,源自十七、十八世紀那些聽音樂的人,經過不斷修改累積而來的。累積出我們現在聽到的這些美好的音樂。
首先,我們來聽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上一期在聲部的追蹤與辨識這堂課中我們也聽過這一曲目。
曲目一:the prelude from Bach´s Cello Suite No. 1
Yo-Yo Ma plays the prelude from Bach´s Cello Suite No. 1
我們再聽一次,但這次我們要換一位演奏家,大家試著記得璇律並且試試能否聽出超過一個聲部,以及聽聽不同版本是不是會為你帶來不同的感受。
Pablo Casals plays BACH - Suite no 1 for Cello - part 1
同一曲目,我們再來聽第三個版本。
Prelude - Bach's cello suites on viola - no. 1 in G major, 1st. mvt.
耳尖的朋友們也許很快就聽出不同感受。是的,前二個版本我們聽的都是大提琴,而第三個版本我們聽的是中提琴。大、中提琴音高的不同及大提琴低音共振相對較長,影響了我們對音樂的感受。
曲目二:Bach Cello Suite 3 Prelude
Bach Cello Suite 3 Praeludium by Yo yo Ma
Bach Cello Suite 3 Praeludium by Pablo Casals
Bach Suite no. 3 in C-major Prelude
以上曲目讓我們了解「音高」對於聆聽音樂是會產生不同感受。
接下來,回想一下,有沒有唱過KTV呀,在KTV裡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一遇到唱不上去或唱不下去的歌便拿著遙控器亂升亂降Key一通,搞得一首好好的歌曲都變了調。說真的,沒上今晚的課,小塔還真不知道為什麼? 筆記記不清還好有google, google 了一翻,找到了這篇文章"音階與調性",或許對大家有幫助。光看還不夠,小塔要自己把它排排看。
自己排出來的各調號音階表 |
從文章說明中,我們了解到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八個音,就稱為大調音階。而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八個音,則稱為自然小調。
巴哈是第一位用平均律寫出所有調號樂曲的作曲家,每一卷裏都分別以 12 個調號寫一首大調跟一首小調,每首裏都有前奏跟賦格,這些曲子發揮各調號的特性,曲式則多采多姿。
從Youtube 找了三首讓大家比較一下不同調性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Prelude and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from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Gulda pianist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Prelude and Fugue No. 3 in C sharp major, BWV 848, from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Gulda piani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