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塔煮不停

2012-03-29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快慢組合

3/26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快慢組合



音樂源自聲音的自然規律,經過摸索產出人為規律/規範,發展出二條不同路線,一為如何遵循規範,另一為如何破壞規範,進而創造出好聽的音樂。而莫扎特正是「遵循規範」派的工匠式創作代表,而貝多芬則是「破壞規範」派的藝術家式創作者。所謂工匠式創作係指:做的與師傅一樣好,而藝術家式創作則指:師傅做過的徒弟就不能再做同樣的。而貝多芬的天份即在「破壞規則」。

開場才結束,楊老師隨即丟出:音樂的五元素,是什麼?音高、音量、音色、方向、速度。很爭氣的,被老師這二三次的隨機抽考下,當然是考不倒我們。

為什麼又提到音樂的五元素呢?是的,因為今晚我們的主題是音樂的快慢組合,也就是速度與音樂之間的關係。既然剛剛我們提到貝多芬的天份即在「破壞規則」,今晚就讓我們透過貝多芬 No.17 D Minor 暴風雨奏鳴曲來感受速度的變化。為什麼這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暴風雨呢?相傳是因為有人問貝多芬該如何彈奏此曲,而貝多芬的回覆則是請先去看沙士比亞的暴風雨,因而得名。

曲目一:Beethoven's Tempest Sonata movement 1

聆聽時請特別留意速度的變化。

DANIEL BARENBOIM-SONATA TEMPEST- BEETHOVEN- 1ST mvt 


上一堂課我們介紹過音樂的結構,也學到了第一樂章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下面這個影片幫助我們聽出這樂章的三個部份。(ps. 前8分鐘是第一樂章)




接下來我們來看著樂譜再聽一遍。

L.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7 Op. 31 No 2 in D minor "The Tempest" 1st Mov.

一開始由仿吉他撥弦聲帶出樂曲,接著,有注意到嗎?光是在呈示部第一主題,前6小節就出現了3個速度標記:Largo緩板→Allegro快板→Adagio柔板。當進入主題二,音高逐漸下降,感覺速度也跟著慢下來,而在70小節的地方出現了最高音距音,接著低音共振,感覺速度似乎又加快了。


來到了發展部:又出現了熟悉的仿吉他撥弦聲,你以為會出現主題一的弦律,但同樣的結構重複了3次,真是吊足了聽眾味口。發展部基本上是由主題一後半部加上主題二後半部組合而成,然後在140小節出現新元素,帶出再現部。

老師特別選了這個曲目,一方面讓我們複習音樂的結構,也讓我們認識速度對快、慢的意識在貝多芬後有了很大的不同。


曲目二:Beethoven - Moonlight (FULL) - Piano Sonata No. 14

接下來月光奏鳴曲,雖然分成三個樂章,但我們要一口氣把它聽完,因為這才是貝多芬要我們聽到此曲目的方式。

Beethoven - Moonlight (FULL) - Piano Sonata No. 14

此曲目第一樂章慢板、第二樂章稍快板、第三樂章非常快非常不安的極板,相信你也同意最精彩的地方就出現在第三樂章。而此曲目最悲慘的則是被命名為「月光」,相信這絕對不會是貝多芬所期待的,楊老師解說著,但也難怪會被以月光命名,若你只聽過了第一樂章,相信你也會同意,因為聆聽到這音樂的感受就好像看到月光投射到湖面一般。

當我們聆聽著這曲目時,讓我們想像一下貝多芬那個時代,這些聆聽音樂的人,熟悉了奏鳴曲式快、慢、快的節奏,而貝多芬卻以慢板做為第一樂章,從頭到尾以同一的速度演奏。以速度而言這是一個沒有速度變化的一個樂章。這也驗證了老師一開頭說的貝多芬是個「破壞規範」派的藝術家式創作者。

再提醒大家,當我們不能認知快慢,我們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聽什麼,也不會知道作曲家及演奏者究竟要傳達什麼給我們。

最後,老師請大家去找貝多芬七號交響曲,聆聽全曲四個樂章,若沒有時間則至少聽聽第四樂章去感受速度的變化。當然貼心的小塔也幫大家找來了這個曲目:貝多芬七號交響曲

2012-03-26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樂的結構




3/19  Mon.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樂的結構

音樂是時間的流淌,若聆聽者無法理解音樂的段落便會與演奏者或作曲家產生距離感。透過今晚的課程學習認識音樂的結構,我們將有機會更接近音樂進而擁抱這些美妙的音符。

Mozart 鋼琴奏鳴曲被認為最容易學習,從音樂結構上的確也是較容易的,因此今晚楊老師要透過解析 Mozart Piano Sonata in C, K. 545 讓我們認識音樂的結構。

此曲目遵循「快、慢、快」三個樂章的基本編排傳統,這樣的基本節奏結構源自人們對音樂的自然感受。第一樂章快節奏易操控聆聽者的情緒,來到第二樂章慢節奏則可帶出深沈、寧靜的感受,但也不宜太過冗長。為免較慢的節奏容易讓人昏昏欲睡,因此第三樂章再回到相對快的節奏。

首先,讓我們先完整的來聆聽一遍這曲 Mozart Piano Sonata C Major, K. 545 。小塔在Youtube 上選了二個完整演奏版本,你可以選擇
1. 看演奏家靈巧的手指彈奏版
或是選擇
2. 樂譜版邊看樂譜邊享受聆聽音樂。

Mozart Sonata in C KV 545 - (complete) Paul Barton, piano


Mozart KV 545,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Sheet Music Score


完整聆聽完此曲後,接下來讓我們一個樂章一個樂章來學習音樂的結構。

第一樂章: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

呈示部(Exposition):是表達呈現音樂的主要想法,通常有第一主題與對比性的第二主題結合而成。
發展部(Development):是將此音樂想法,進一步發展,豐富音樂的內容。
再現部(Recapitulation):由於「發展部」的音樂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於是需要能再次表現「呈示部」的音樂主題,提醒原先主題的模樣,再結束音樂。

此曲目之「呈示部」是由二個主題所組成(主題 I(C大調)- 主題 II(G大調) - 主題 I - 主題 II) ,主題I屬陽性,音樂性上較為陽剛/光亮,而主題II屬陰性,在音樂性上較不安或輕柔。而此曲的主題II即先呈現不安再轉為輕柔。 
此曲目之發展部(Development)只發展主題 II (g小調 - G大調的關係調),在原主題素材上一方面讓你回憶及聯想出主題但又要與呈示部不一樣。

最後,在再現部(Recapitulation)為了避免聆聽者把主題忘了,因此在再現部再出現主題 I - 主題 II。

讓我們再來聽一遍第一樂章。

Sonate K. 545 de Mozart, iAnalyse


你有留意到「呈示部」與「再現部」間有什麼不同嗎?在此樂章中有二個不同之處:

1. 音高不同(調性上有了變化):主題I - 由C大調轉到F大調,而主題II - 則由G大調轉到C大調,但此C大調與主題I原本的C大調高了八度音。(*如果我有記錯請糾正喔,3Q ^^)
2. 多插入了一個句


接下來第二樂章是行板樂章,它的速度就好似悠閒走路的速度,它不像第一樂章那麼嚴格,而有較多的反覆。

Gulda Mozart Sonata Kv545 2nd mov (Singular Version)


而第三樂章輪旋曲則有跑圈圈的感覺,其結構為A-B-A-C-A-D-A-E-A-F-A-G,會一直重複的聽到A旋律。

Mozart piano sonata 15 K545 3rd mov

2012-03-20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不同器樂聲音

3/12 Mon.

搭著車前往93巷人文空間路上,想起上一堂課老師提到小時候上音樂課的情景,音樂老師像是儀式般總會在每堂課開始前問:聲音的五元素是什麼?

沒想到今晚課程一開始,楊老師也來了這麼個問題。聲音的五元素是什麼?當我還在腦袋裡拼拼湊湊著五元素時…音色、音量、音高、速度、方向,此起彼落地,還輪不到我開口貢獻,同學們就把五元素扎扎實實地一一唱出名來,真是令我佩服呀。

難不成這堂課老師也要不時來個隨堂小考嗎?壓力也太大了吧。哈  ~沒那麼嚴肅啦,只不過是因為今晚課程談的是「不同器樂聲音」,而五元素中,正有三元素與今晚課程有關,那就是…

音色─不同的樂器會有不同的音色
音高─每一種樂器會有一定的音高
音量─同樣的,音量也與樂器有關


樂器之王─鋼琴

那麼我們就從「樂器之王─鋼琴」介紹起吧。

鋼琴 - 義大利文 Pianoforte, " p "也是音量記號「弱」音,而" f " 則是音量記號「強」音,因此,直譯的話就叫「強弱音琴」。嗯~這樣直譯實在少了點「味道」,雖然鋼琴有個「鋼」字好像也硬了點,但可能是被它的音色制約了吧,總覺得「鋼琴」這樣的名稱就是比「強弱音琴」來得浪漫些。

鋼琴有黑白鍵共88個,每12鍵是一個八度音階,是涵蓋音高最廣的樂器,也是音量幅度最大的樂器。鋼琴的主要構造有那些,就請各位自己看看這篇文章介紹─钢琴的主要构造由哪些?,我就不再贅訴了。

趕快來聽聽好聽的音樂吧。

曲目一:HOROWITZ -WALDSTEIN sonata Beethoven op.53 (1)



鍵盤樂器家族 ─ Piano 、大鍵琴、管風琴

鍵盤樂器一個鍵管一個音,因此一個人一次可同時彈奏出十個音,應該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有十個十指頭吧。Piano 是以敲弦方式產出聲音,大鍵琴是以撥弦方式,而管風琴則是空氣進入管子所製造出來的聲音。這三種器樂雖同屬鍵盤樂器家族但發聲原理卻是各不相同。Goldberg Variation是巴哈為大鍵琴而寫的,音量會比古鋼琴還豐富。透過Goldberg Variations 我們來聽聽不同器樂會帶來什麼樣不同的感受。

曲目二: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Glenn Gould) - 現代鋼琴版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bach - 大鍵琴版

Goldberg Variation - 管風琴版


提琴家族 - 大、中、小提琴及低音提琴

18世紀末19世紀初,因鋼琴的出現,改變了其它樂器。來聽聽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藉由這首曲子,我們也來聽聽大提琴的音高及音色。


曲目三: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

Kempff & Fournier - Beethoven cello sonata no.4 (I) - Andante - Allegro vivace


大提琴是弦樂器屬提琴家族,其特色:1. 橢圓形音箱  2. 只有4條弦(弦少可包含的音高就少)  3. 指板長-可創造出相對比較多的音高。

前面我們介紹了樂器之王─鋼琴,接下來我們來認識樂器之后─小提琴。它是提琴家族中音高較高的。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這首曲子正巧能讓我們聽聽小提琴的相對低音。

曲目四: On Wings of Song, Mendelssohn

On Wings of Song, Mendelssohn - Maurice Sklar, Violin and Hugh Sung, Piano. Recorded at PianoDisc

曲目五:Liebesleid (Kreisler)
David Oistrakh - Liebesleid (Kreisler)

接下來聽一曲提琴家族與Piano四重奏,不記得老師是介紹那一曲目,就自己在Youtube 上找了這首,大家一 起聽聽。

曲目六:Mozart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K. 478 at Tel Aviv Museum, 1st mov.


Mozart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K. 478 at Tel Aviv Museum, 1st mov.


木管樂器
長笛、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法國號皆屬木管家族,不過法國號可屬木管或銅管。

曲目七:K. 452 Mozart Quintet for Piano and Winds in E-flat major, III Allegretto



銅管樂器小號、法國號、伸縮號、低音號皆屬銅管家族,這些器樂的音高小號最高、其次法國號、伸縮號、最低的是低音號。同樣的我們也找來一首曲子來認識這些器樂的聲音。

曲目八:Victor Ewald - Brass Quintet No. 1 - Mvt. 1



最後,給大家來個小抽考,與器樂有關的三個聲音元素是什麼?

是的,由於不同器樂音高、音色與音量的不同,因此在管弦樂團表演中為了讓聽眾有最完美的聆聽體驗,管弦樂團的位置是有特別安別的。特別google了一下,找到了這張位置配置圖給大家參考。


管弦樂團位置配置圖
認識了不同器樂聲音也看過了位置圖,讓我們來線上體驗一場音樂會吧。這能透過視覺及聽覺讓你更認識不同器樂及其聲音。

曲目九:Viennese New Year's Concert 2012


了解樂器如何發聲會影響我們怎麼聽音樂,當我們能聽出不同器樂的聲音,我們也就越能了解作曲家在傳達什麼。

最後老師出了個小作業,請大家聽聽拉威爾波麗露,仔細聆聽,看看能聽出多少不同器樂聲音,同時體會一下不同樂器、不同音量能有多令人著迷。

曲目十:傑利畢達克-慕尼黑愛樂音樂會-波麗露

2012-03-02

Tigger Woman

這陣子有些同事也遊學去了,讓我想起那年我在費城的日子。

剛到費城時,認識了幾位來自台灣的朋友,假日大家會相約出遊。那天,我們來到了費城動物園。才進園不一會兒,就遇到了這二隻可愛的puppy,實在是太可愛了,於是我忍不住上前去與她們合照。

那年我很瘦,還不到40kg

拍完了照,我自己也很想變身一下,走著走著就看到了 face panting 的攤位,二話不說就坐了上去。


猜猜看我會變身成什麼可愛的動物?(ps. 當年還沒有數位相機,底片都很省著用,可惜照片拍得少。)

吼!猜中了嗎?

我變身成Tigger Woman 了
 有看到我背後那位座輪椅的阿伯嗎?他看到我這個Tigger Woman 笑得很開心,我記得好像他兒子有幫們合照,但我的相機裡沒有拍到,很可惜。


如果你被我的Tigger Woman 照型嚇到了,Sorry neh。Tigger Woman 其實也有很善良的一面。瞧瞧著廚師造型的Tigger Grandma,慈詳吧。

2012-03-01

楊照古典音樂基礎課程─音高與調性

2/20 Mon.


聽不懂古典音樂嗎?

人們通常並非聽不懂古典音樂而是沒聽見,訓練我們的耳朵,耐心、反覆的聆聽再加上學習「規則」就能幫助我們聽懂古典音樂。

音樂也有「規則」嗎?

是的,而且「規則」對聽音樂有影響。

那這些「規則」是打那兒來的呢?

是經時間累積而來的,源自十七、十八世紀那些聽音樂的人,經過不斷修改累積而來的。累積出我們現在聽到的這些美好的音樂。



首先,我們來聽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上一期在聲部的追蹤與辨識這堂課中我們也聽過這一曲目。

曲目一:the prelude from Bach´s Cello Suite No. 1


Yo-Yo Ma plays the prelude from Bach´s Cello Suite No. 1

我們再聽一次,但這次我們要換一位演奏家,大家試著記得璇律並且試試能否聽出超過一個聲部,以及聽聽不同版本是不是會為你帶來不同的感受。

Pablo Casals plays BACH - Suite no 1 for Cello - part 1

同一曲目,我們再來聽第三個版本。


Prelude - Bach's cello suites on viola - no. 1 in G major, 1st. mvt.

耳尖的朋友們也許很快就聽出不同感受。是的,前二個版本我們聽的都是大提琴,而第三個版本我們聽的是中提琴。大、中提琴音高的不同及大提琴低音共振相對較長,影響了我們對音樂的感受。


曲目二:Bach Cello Suite 3 Prelude

Bach Cello Suite 3 Praeludium by Yo yo Ma


Bach Cello Suite 3 Praeludium by Pablo Casals


Bach Suite no. 3 in C-major Prelude


以上曲目讓我們了解「音高」對於聆聽音樂是會產生不同感受。

接下來,回想一下,有沒有唱過KTV呀,在KTV裡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一遇到唱不上去或唱不下去的歌便拿著遙控器亂升亂降Key一通,搞得一首好好的歌曲都變了調。說真的,沒上今晚的課,小塔還真不知道為什麼? 筆記記不清還好有google, google 了一翻,找到了這篇文章"音階與調性",或許對大家有幫助。光看還不夠,小塔要自己把它排排看。


自己排出來的各調號音階表

從文章說明中,我們了解到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八個音,就稱為大調音階。而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八個音,則稱為自然小調

巴哈是第一位用平均律寫出所有調號樂曲的作曲家,每一卷裏都分別以 12 個調號寫一首大調跟一首小調,每首裏都有前奏跟賦格,這些曲子發揮各調號的特性,曲式則多采多姿。
從Youtube 找了三首讓大家比較一下不同調性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Prelude and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from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Gulda pianist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Prelude and Fugue No. 3 in C sharp major, BWV 848, from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Gulda pianist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