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塔煮不停

2006-08-16

當個聰明消費者

如果有家百貨公司打折的方式並不只是單純按照定價給予固定折扣,

而是限期30天內隨著時間,一步步有計劃地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折扣(例:前五天九折,前十天八折,第十五天五折,二十天三折…,你覺得消費者會是最後贏家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消費者會是最後贏家,我的回答則是:「那可不一定」。

稍有瞭解的顧客都知道,在三十天的期限之內,隨著時間過去,同一件商品隨著時間流逝都會變得更便宜,但無法預測的是,是不是有其他顧客也在注意這件商品,會不會有人在價格降到最低點之前搶先下手。最低價格是促使顧客等待的誘因,可是在等待的過程中,許多失望的顧客學習到,你必須擔負商品被其他人買走的風險;另一方面,太早下手又代表著放棄省錢的機會,同一件商品只要稍等一會兒就會變得更便宜。在太早與太晚之間,消費者彷如遊走在剃刀邊緣。

荷蘭阿斯米爾鎮鬱金香花球的拍賣會,一切程序都與傳統拍賣手法反向來進行,沒有主持人有節奏地反覆重述價格,而是把起價記錄在一個看起來像時鐘的表面,但這不是真的時鐘,上面的數字不是用來指示時間,而是代表價格,指針也只有一個,而不是二個。這根指針會慢慢往低價的方向轉動,直到任何一位買家按下按鈕,停止時鐘的轉動為止,第一個按下按鈕的買家就是得標者。

以上二個例子都是採用相同的銷售手法,而這個手法是運用了經濟學中的「消費者及生產者剩餘」概念而來。請看看以下圖解:
surplus

上圖表示:一項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為「0ACQ1」的面積,而消費者只需支付「0BCQ1」這個面積的金額,因此產生了藍色區塊「ABC」的消費者剩餘。
surplus

上圖表示:一項商品生產者所負擔的成本「0ACQ1」的面積,在以P1價格銷售後可獲得紫色區塊「ABC」這個面積的生產者剩餘。
surplus
在荷蘭式拍賣場景中,耐不住性子的消費者若在P1價格即按下按鈕,其消費者剩餘將減少只剩圖中綠色三角形的部份,若消費者仍耐住性子直到P2價格才按下按鈕則生產者剩餘將只剩咖啡色的三角形,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就會是最後贏家。
三本經濟學入門的推理小說「
邊際謀殺、致命均衡、奪命曲線」推薦給你:簡單易懂的經濟學概念你也可以這樣輕鬆學。^___^

2006-08-09

合作為何如此困難

在經濟學中有個有名的賽局理論(Game Theory),其中一個經典案例叫「囚犯困境 ─ Prisoner’s dilemma」,

描述當兩個嫌疑犯,在分隔受偵訊時,若兩者均保持緘默,可能只被關一陣子;但若一個認罪,而另一個仍保持緘默,則認罪者成為污點證人,獲得減刑,而另一保持緘默者,將以不合作為由被求處重刑;另外,若兩者最後均認罪,則兩者均無法享受污點證人的優待。這樣一個賽局理論,最後的均衡解,是兩者均認罪。但是,為何這二名嫌疑犯在明知道合作(二方都保持緘默)將會為雙方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所做的決定卻不如我們所預期的呢?

經濟學中的「奈許均衡」可為我們解釋這一點 ─ 當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發生衝突的時候,每個人必將以利己的目的為出發點,結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人。上例所提的「囚犯困境」中兩個囚犯的命運就是如此。以下讓我們用圖示法希望大家可以更容易明瞭:假設AB兩人犯罪被捕,分別被審問,AB雙方皆不知道對方將告訴檢察官什麼。每一個人知道,假如兩人保持緘默或否認所有的犯行,他們最壞的結果是判決1年的牢獄;假如其中之一自動為檢方作證,其他一位保持緘默,前者將獲得釋放,另一位將被送往監獄監禁20年;假如兩人都認罪,則將被監禁8年有期徒刑。當然,他們最適當的策略是保持緘默。但是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彼此都不信任對方,每一個人可能做了如下情況的評估:假如我保持沉默,則我將關20年,全靠我的伙伴是否認罪而定。假如我認罪,將可獲判減刑或釋放。在每一個情形下,我認罪就能保證我自己較輕的刑期,毫無疑問地,對方也做了相同的計算。因此,對方將認罪,而我卻愚昧地保持緘默嗎?



囚犯二難

合作真得如此困難嗎?有興趣的請一起來討論。

ps. 我的經濟老師長得超帥的啦教得又好,讓我非常有動力要學好經濟學 ^___^。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